新时代高教改革浪潮中,思政课肩负着培育堪当民族复兴重任时代新人的使命。在社会快速变迁、多元文化不断碰撞的背景下,大学生学习热情、课堂投入度以及思政课自身效率和导向性提升备受瞩目。构建以优化课程内容为主体,以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为两翼,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融合为支撑的“一体两翼三融合”高校思政课课程群模式,有利于推动思政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
优化课程内容构架
整合内容,消除课程壁垒。对课程内容进行系统整合,使各课程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如在“四史”教育课程中融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作用,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中,结合历史事件阐述理论的发展和实践应用等。
优化编写,打造优质教案。依据课程目标与整合后的内容,精心编写特色教案。例如,在讲解社会热点问题时,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分析解读,引导学生学会用这一思想来观察世界、分析问题。采用案例教学时,选取在脱贫攻坚、科技创新、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践成效的案例,让学生直观感受这一思想的强大生命力和实践伟力。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组建团队,凝聚教学合力。组建由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等多学科、多领域人员构成的教学团队,定期开展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研讨活动,共同探讨如何将这一思想更好地融入教学中。
加强培训,提升专业素养。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学术研讨、专题讲座等活动,帮助教师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义。鼓励教师开展相关教学研究和学术研究,推动教学创新,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健全机制,激发教师活力。建立健全教师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引导和支持教师积极参与相关教学改革、培育教学成果等。例如,对在相关教学和研究中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表彰奖励,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方面优先考虑。
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多元构建,拓展评价维度。构建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学质量。例如,在评价指标体系中增加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的评价维度。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不仅评价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效果,还考量教师的师德师风、教学创新能力、课程思政融入能力等。
多样融合,创新评价方式。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如学生评教、同行评教、专家评教、教学成果评价等,充分发挥不同评价方式的优势,相互补充、相互印证。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中,都要体现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学效果的评价。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监控与反馈,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
多向反馈,保障教学质量。建立及时有效的评价反馈机制,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和学生。教学团队根据各方面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师根据反馈意见,反思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学生根据反馈结果,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深入推进“三融合”
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建立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机制,即思政课教师帮助专业课教师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指导其设计思政教学环节;专业课教师则为思政课教师提供专业知识和案例,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例如,在理工科专业课程中,可以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指示,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和爱国情怀。
推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例如,理论教学要深入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帮助学生筑牢理论基础;实践教学则要引导学生运用这一思想指导实践活动。例如,在建设实践教学基地时,可以选择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践成果相关的地方,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乡村振兴示范村等,让学生在实地感受中深化对这一思想的理解和认同。
推进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融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线上平台组织学生开展学习讨论,引导学生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分析问题、交流观点。线下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线上学习情况,深入讲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义,采用互动式、启发式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促进学生将线上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应持续探索与创新“一体两翼三融合”思政课课程群建设模式,以更好地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坚实的思想保障。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基金项目:本文系2023年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课程群建设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3BY194)、2025年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习近平文化思想视域下陕西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创新实践与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25YB0231)〕

声明: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