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美国与伊朗在“中间人”阿曼举行间接谈判。这是2018年5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其第一任期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后,美伊之间的首次正式谈判。坐到谈判桌边并不难,但谈出个结果却没那么容易。

美国总统特朗普 (新华社)
伊朗外长阿拉格齐4月8日证实上述消息的前一天,特朗普刚在白宫与到访的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举行会晤,而以色列恰恰是美伊围绕伊核计划博弈的关键第三方。8日当天,内塔尼亚胡在一个视频声明中宣称,只有摧毁和拆除伊朗核设施,有关伊核问题的协议才会奏效。
以色列长期主张直接打击伊朗的核设施,虽然嘴上支持美伊谈判,但实际上这并不是以色列愿意看到的。受本轮巴以冲突影响,以色列去年先是空袭了伊朗驻叙利亚大使馆的领事建筑,后来又在德黑兰炸死了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时任领导人哈尼亚,引发两轮伊以之间的报复性军事行动。

4月7日,特朗普在白宫欢迎到访的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新华社)
今年特朗普重返白宫后,其第一任期推动的中东政策得以重启,其核心有二:一是继续推动以色列与沙特等阿拉伯国家和解,二是继续对伊朗“极限施压”,尤其是遏制其核计划。在加沙冲突反复的情况下,沙特等国与以色列的关系正常化接触被按下暂停键。而受叙利亚政局剧变影响,伊朗近年来在中东持续扩展影响力之势遇挫,特朗普似乎看到了“以压促谈”机会。
特朗普上台后,立即重启对伊朗的“极限施压”政策。近期,美军又在加紧向中东地区调派兵力。正在美军中央司令部任务区的“哈里·杜鲁门”号航母战斗群将继续在中东地区停留,同时将在亚太地区活动的“卡尔·文森”号航母战斗群派往中东与之汇合。
此外,至少7架B-2隐形战略轰炸机已经飞抵美国在印度洋中部迪戈加西亚岛的军事基地,据称已经参与了对也门胡塞武装的空袭,且有多架C-17运输机和KC-135加油机抵达迪戈加西亚岛。五角大楼还下令把两个“爱国者”防空导弹营和一套“萨德”反导系统从亚洲调往以色列部署。

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 (新华社)
美军打击胡塞武装被认为是在“杀鸡儆猴”,意在敲打伊朗“识时务”。但面对美国大兵压境,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警告,如果美国及其盟友轰炸伊朗,伊朗定将强烈回击。据称,他已下令伊朗武装力量进入“高度戒备状态”。
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近期展示了部署在波斯湾岛屿上的新导弹设施,放话可以随时封锁全球重要能源运输通道霍尔木兹海峡。伊朗还告知伊拉克、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土耳其和巴林等周边国家,任何支持美军袭击伊朗的做法,都将被视为敌对行动、招致严重后果。
军事层面针锋相对的同时,还穿插着美伊两国高层之间的间接互动。上月,阿联酋总统外交顾问加尔贾什到访德黑兰,转交了特朗普给哈梅内伊的信函。据报道,特朗普在信中对伊朗下达“两个月最后通牒”,要求其接受新的核协议,否则将面临严重后果。而伊朗在回信中拒绝直接谈判,伊朗外长阿拉格齐表示,间接谈判的通道是开放的。

2月10日,在伊朗首都德黑兰阿扎迪广场,民众参加纪念伊朗伊斯兰革命胜利46周年集会。(新华社)
对于谈判,哈梅内伊和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在表态中都提到了一个过往——特朗普第一任期期间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按照佩泽希齐扬的说法,当前“美国的行动决定着谈判的前路”。而哈梅内伊的态度更为强硬,称既然已经知道美国不会守约,就没有谈判的必要。他还表示,特朗普邀请伊朗就核计划进行谈判的举动意在欺骗和引导全球舆论。
伊朗多次表态其拥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且不寻求拥有核武器。而且,伊朗与美西方就核计划进行谈判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解除多年来遭受的制裁。伊核协议在2015年7月达成后,美国对伊制裁“松绑”,解除了部分制裁。但特朗普第一任期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后,美国重启并追加了对伊制裁。
特朗普政府在伊核问题上的“前科”,削弱了伊朗的谈判意愿,极大损害了美国的国际信誉。如果再加上当前典型的“极限施压”手段,更让人怀疑美国敦促伊朗回到谈判桌的真实目的。
大众新闻·齐鲁壹点记者 赵恩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