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我市十二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社区夜校”微培训 打造“沂蒙技能夜工坊”培训品牌的通知》,将面向社区群众广泛开展普惠性夜间职业培训,既满足了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还促进了个人成长和技能提升。
实际上,大多数就业压力源自本领恐慌。在临沂这座千万级人口城市,有众多灵活就业者,大家渴望获得职业技能培训,但受制于时间、地点和经济压力,而求技无门。这种供需错位,恰是“社区夜校”破题的切口。
“沂蒙技能夜工坊”的创新之处在于打破了传统培训的时空限制。与常规的日间集中培训不同,“夜校”模式充分考虑到上班族的实际情况,体现了“民有所呼,政有所应”的执政理念。
如何建好这项民生工程,将政策力度转化为民生温度,外地经验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在深圳,AI应用、无人机、直播带货等新兴课程悄然走红,成为职工“夜校”中的新晋顶流。在北京,“夜校”活动室选址在社区中心,与地铁站、商业区形成“10分钟学习圈”,让学习触手可及。
这些成功案例告诉我们:社区培训应避免“大而空”,坚持“小而精”。临沂完全可以发挥本地产业优势,开设商贸物流、电商运营、文旅创业、短视频创作等特色课程,让培训与就业无缝对接。同时,根据不同人群需求,举办“亲子同步课堂”“田间夜校”“智能手机应用”等简易课程,让培训实现差异化、接地气。
当然,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忽视。比如,培训资源如何均衡分配?课程质量如何监督评估?居民参与热情如何引导?需要十二部门通力合作、细化举措,方能迎刃而解、形成品牌。
“沂蒙技能夜工坊”点燃城市社区的夜空,它映照出的,不仅是整座城市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积极回应,更是宝妈、卡嫂、快递员、流水线工人、老年群体等芸芸众生追求成功、提升自我的梦想……
王众
编辑:王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