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省一季度经济数据陆续出炉。
以全国一季度经济平均增速5.4%为分水岭,除未公布数据的山西省外,中部另外五省增速均跑赢全国大盘或持平。
分省份看,湖北凭借高增量,不仅拿下两个“中部第一”,在全国十强省份中增速也高居第一。这也使得湖北拉近了与河南的距离。
安徽则在工业和外贸的双重驱动下,进一步追赶湖南。
这不仅给中部内部格局带来了影响,放在全国的大盘中,这些变化又悄然改变着全国格局。

【1】拿下“双第一”,湖北增速领跑全国十强省
2025年第一季度,湖北实现生产总值13543.49亿元,位居中部第二位。
湖北以高于全国0.9个百分点的增速再度领跑中部,这也是湖北自身经济发展的再一次提质增速。
去年同期,湖北以6.1%的经济增速位居中部第一。今年,这一数据提升到6.3%,实现湖北近12个季度以来的最高经济增速。
叠加较高的经济基数,湖北晋身一季度中部唯一一个GDP增量超过1000亿元的省份,增量达到1109.81亿元。

增速、增量的“双第一”,也让湖北进一步缩小了与河南的距离,并在全国格局中拉开与福建的差距。
放在全国的经济大省中,湖北的经济增速也是一个十分抢眼的数字,高居十强省份中的第一位。
在全国十强大省中脱颖而出,湖北凭什么?
第二产业对此贡献较大。
一季度,湖北制造业增长了8.8%。
从相关的数据中可以看到,产业转型的效益得到凸显。高技术制造业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高达36.4个百分点。
细分到具体的产品上,锂离子电池产量增长了1.1倍。
这是湖北锂离子电池产品的规模效应在显现。
企查查显示,湖北下辖的13个地级行政区,目前均分布着锂离子电池制造企业,其中注册资本超过亿元的就有25家。
2022年,湖北荆门还入选中国锂电产业特色“十强城市”。

位于湖北荆门的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更让人欣喜的是,作为一个内陆大省,湖北的外贸创下了新高。
一季度,湖北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1700亿元,达到了1743.1亿元,同比增长了16.6个百分点,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
湖北外贸高增长的背后,是各市州集体发力的结果。
海关数据显示,湖北17个市州中有13个市州一季度进出口总额保持增长。其中,武汉和鄂州的贡献最为亮眼。
武汉在全省的进出口中长期占比超过五成。
今年,武汉进出口增速从去年同期的10.3%提升到了17.8%。武汉进出口的进一步提速,直接带动了湖北外贸的整体提升。

图/花湖机场
鄂州则依托花湖机场的物流枢纽优势,逐渐成长为湖北的“空中出海口”。
去年一季度,鄂州对湖北进出口增长的贡献度为3.8%,今年已经扩大至4.6%。
新时代的“九州通衢”,含金量还在上升。
【2】汽车强劲,安徽成新晋黑马
安徽也在发力外贸。
延续去年的高增长态势,安徽今年一季度完成进出口总值2153.3亿元。
较去年同期,仍是中部第一位。在全国外贸大局中,也从第十位上升至第九位。
从安徽的出口产品结构,可以看出其在工业上的发力:一季度出口的产品中,机电产品的比重高达72.3%。
对应到安徽同期经济数据上,装备制造业的“存在感”也更强。
一季度,安徽装备制造增加值增长18.4%,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超过了76个百分点。
安徽的制造业版图中,汽车是不可忽视的一块拼图。
一季度,安徽汽车产量增长18.2%,实现了76.17万辆的整车产量。这也让安徽成功晋级中国汽车第一大省。
整车产量的上升,为安徽带来了更高的汽车制造业产值。一季度安徽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近31.7%,是整车产量增速的1.74倍。

2024年11月24日,在安徽省芜湖港朱家桥港区国际集装箱码头,整齐排列的汽车等待装船出口海外(无人机照片)。图/新华社
2024年起,安徽将汽车产业的重点逐渐从整车转向零部件的配套。
安徽在去年8月提出,到2027年,省县域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营业收入达到5000亿元左右。
根据相关方案,安徽省域内一半以上的县域都将布局汽车零部件产业。
而在去年底,合肥长丰汽车城新增的1.1万亩用地中,也有一半以上被用作招引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
制造业和外贸的双重发力,直观地体现到了安徽的经济数据上:
一季度,安徽完成生产总值12265亿元,增速仅次于湖北,居中部第一。
安徽凭着外贸高歌猛进时,湖南却不得不面临出口收窄的压力。
一季度,湖南外贸增速仅1.1%。其中,出口总值为759.9亿元,相较去年同期仅增加了7亿元。如果较前年同期的1255.9亿元,对比则更为明显。

黄花机场 图/长沙规划展示馆
湖南出口的收窄,使其与安徽的位次竞争更为激烈。
一季度,湖南实现生产总值12702.4亿元,增速与全国大盘持平,为5.4%。
虽然湖南仍是“中部第三省”,但安徽与之的距离已经从去年同期的644.84亿元缩小到了437.4亿元。
而在全国格局中,上海已经取代湖南,晋级“全国第九省(直辖市)”。
【3】增速28%,河南重回全国外贸十强
同样在2024年靠汽车疯狂“上分”的河南,在一季度实现生产总值14945.58亿元,增速5.9%,仍是中部经济第一大省。
新能源汽车仍是河南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一季度产量增长42.2%,仅比亚迪郑州基地,就贡献了14.7万辆的产量。

图/河南日报
另一引擎也是外贸。
相较去年同期进出口的收窄,河南外贸终于回暖,一季度进出口增长28%,居全国第三、中部第一,总量全国第十。
两大引擎加持下,河南经济也进一步提速,经济增速从去年同期的4.7%增长到5.9%。
但如果将河南放到全国的格局中,排名却有所下降。
去年一季度,河南生产总值高于四川,全国排名第五位。但今年,河南却被四川反超,下降到了全国第六位。
细看河南的产品格局,会发现其仍处于转型的阵痛期。
以外贸为例。
河南的出口虽表现亮眼,但对手机产品的依赖程度仍旧很高。
去年同期,河南手机产品出口总值下降了61.6%,仅有272.58亿元。相应地,河南同期出口总值下降了29.3个百分比。
但即便如此,手机仍是河南出口总值最高的产品,占比约为27.94%。
而今年河南外贸的回暖,也主要基于手机产品出口的回暖。
一季度,河南手机产品出口总值约为495.36亿元,同比增长81.7%,在河南出口总值中占比回升至35.67%。
这一降一升间,手机制造对河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图/视觉中国
近年来,河南也不断在做出破局的尝试。
最明显的一个表现就是汽车。
2021年以来,河南用十足的诚意招引汽车巨头比亚迪。
例如,二者签署合作协议仅37天后,比亚迪郑州项目就开工建设。
又如,截至2024年末,比亚迪在郑州拿地面积已经接近郑州金水区和二七区的面积总和。
从这两年的数据来看,新能源汽车确实拉动了河南经济的增长,但河南在汽车的产业链优势上也还有较大的发挥空间。
以今年一季度的数据为例,河南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42.2%的同时,产值增速却仅有42.8%,整车产量对全产业产值的拉动远不及安徽。
对此,当地媒体曾在3月的一篇报道中指出:
“河南省从事新能源汽车配套的企业数量很少,规模也不大,尚未围绕比亚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对新能源汽车发展提速有较大影响。”
这是河南的挑战,也将是河南的机遇。
文/九派新闻记者 陈冬艳
【来源:九派新闻】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