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4月21日电(记者李恒)产前筛查是预防出生缺陷的重要措施。记者21日从国家卫生健康委获悉,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近日印发通知,对加强产前筛查服务提出全面规范要求,明确机构和人员资质审批主体,强调不具备资质的机构和人员不得开展产前筛查服务,并建立覆盖全流程的质量管理体系。
产前筛查是指通过临床咨询、医学影像、生化免疫等技术项目对胎儿进行先天性缺陷和遗传性疾病筛查。近年来,我国产前筛查率提升较快,2023年达到91.3%。随着产前筛查服务体量不断增大,相关管理和服务风险也在增高。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产前筛查服务管理的通知》,产前筛查机构须经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许可,产前筛查人员须经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许可。明确超声产前筛查是产前筛查的内容之一,规范超声产前筛查内容。医疗机构为一般孕妇提供常规孕产期保健服务时,应当明确告知其到有资质的医疗机构接受产前筛查服务。
通知指出,产前筛查人员主要包括从事临床咨询、超声产前筛查的临床医师和从事生化免疫实验室检测的技术人员。产前筛查机构应当加强产前筛查人员岗位管理,保障产前筛查人员每年接受不少于1次产前筛查相关专业技术培训,对脱离产前筛查岗位2年以上者,应对其进行复岗培训,经考核评估合格后方可安排重新上岗。
通知强调,产前筛查机构应当按照技术规范、标准,规范开展筛查服务,强化知情告知、报告出具、随访等服务。强调健全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服务网络,明确划分产前诊断机构责任片区。
此外,通知还对严格机构准入、强化质量管理、做好与早孕门诊工作衔接、加强事中事后管理等方面作出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