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死谁手
基本词义
原义是用来比喻不知政权会落在谁的手里,即无法预知谁将成为统治者或掌权者。现在,这个成语也广泛应用于比赛或竞赛的场合,用来表示在竞赛中无法预知谁会取得最后的胜利。它通常用于形容竞争激烈、结果难料的场景。主谓式。作宾语。用于比赛。
出处
出处是《晋书·石勒载记下》:“朕若逢高皇,当北面而事之,与韩、彭鞭而争先耳;脱遇光武,当并驱于中原,未知鹿死谁手。”
在这段话中,石勒表达了他对历史上两位伟大君主——刘邦(高皇)和刘秀(光武)的崇敬和敬畏。他假设自己若能与刘邦相遇,会向他表示臣服,并愿意与韩信、彭越这样的名将一起为他效力,争取功绩。而若能与刘秀相遇,他会与刘秀在中原大地上一决雌雄,胜负难料。
例句
围棋大赛进入决赛阶段,两位顶尖选手的对决可谓惊心动魄,鹿死谁手,吸引了无数棋迷的关注。
这场竞选活动异常激烈,候选人之间竞争激烈,鹿死谁手,让人拭目以待。
近义词 反义词
近义词有龙争虎斗、明争暗斗等,这些词语都用来形容竞争或争斗的激烈程度,胜负难以预料。
反义词则有和衷共济、和平共处等。这些词语表达的是合作、和谐共处的状态,与鹿死谁手所描述的竞争、争斗状态形成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