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劳动报酬与工时休假
19.同工同酬原则如何适用?
同工同酬是指用人单位对于技术和劳动熟练程度相同的劳动者在从事同种工作时,只要提供相同的劳动量,就应获得相同的劳动报酬。同工同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确立的一项基本用人制度,用人单位应当遵守。但由于劳动者个体差异,因此不能简单地以不同劳动者是否在相同的岗位工作为同工标准,而应综合考虑劳动者的工作内容、工作技能、个人工作能力、工作积极性、所完成的工作量和单位职级管理制度等因素,且允许用人单位对同一工作岗位的劳动者在劳动报酬方面有所差别。
20.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工资异议期是否有效?
法律法规并未禁止劳动合同双方对于工资发放进一步详细确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约定了工资异议期,并约定劳动者未在异议期内提出异议即视为足额领取工资,该约定有效。虽然法律规定了劳动者申请劳动仲裁的时间为1年,但这只是对劳动者仲裁程序权利的规定,双方劳动合同关于工资异议期的约定也并未限制劳动者申请劳动仲裁的权利。
21.用人单位能否以项目业主未回款为由,拒绝向劳动者支付提成款?
由于项目回款涉及用人单位与业主单位之间合同的履行,劳动者并无收取项目回款的义务和权利,也不应对用人单位的经营风险承担责任。用人单位完成合同义务后理应积极行使收款权利,向业主方催收相关款项,及时支付劳动者的提成工资。双方对提成工资的确认至劳动者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已逾一年,作为劳动者对此已承担了相应的时间成本,且及时足额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也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故对用人单位关于业主尚未回款,劳动者的提成工资未达到支付条件的上诉理由,人民法院不予采纳。
22.规章制度规定计算病假工资时不将绩效工资、补贴、福利等计算在内,是否合法?
绩效工资是对员工的劳动产生的业绩进行考核后发放的,津贴是补贴特殊或额外劳动的消耗,福利及其他待遇每年均有不确定性,劳动者在病假期间未提供劳动,因此,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规定在病假期间计算病假工资时不将绩效工资、补贴、福利等计算在内,并无不当。
23.用人单位法定代表人通过私人账户向劳动者支付的款项,性质如何认定?
用人单位法定代表人通过私人账户向劳动者支付的款项,除其与劳动者个人交往外,应当属于履行职务的行为。用人单位主张该转账行为系法定代表人个人给付劳动者的补贴,但未举示相应证据佐证的,应当认定为工资的组成部分。
.未休年休假工资是否属于劳动报酬?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一条规定:“劳动者依法享受年休假、探亲假、婚假、丧假期间,用人单位应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第四条规定,工资包括“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该规定第十条明确“定期休假”属于“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带薪年休假是定期休假的一种,相应地,未休假应享受的待遇应属于工资报酬范围。
25.用人单位未依法向劳动者发放高温补贴,是否属于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根据《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第四条规定,工资总额包含计时、计件工资及津贴、补贴等。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若干具体范围的解释》第三条第一款规定,津贴包含高温作业临时补贴。因此,高温补贴属工资的法定组成部分,用人单位未依法向劳动者发放高温补贴的,构成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行为。
26.提前解除劳动合同时,年终奖如何发放?
年终奖是指年末企业根据其全年的经济效益结合员工全年工作业绩的综合考核情况,给予员工的奖励。根据《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第四条、第七条的规定,奖金也属于工资的组成部分。但年终奖作为一种奖励,与劳动者正常工作期间所获的工资应当是有所区别的,法律也并不强制用人单位必须给员工发放年终奖。年终奖的发放应当依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的约定或者规章制度的规定而定。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规定年终奖发放时劳动合同已经解除的员工不得享有的,该规定有效。
27.用人单位在国家春节放假安排的基础上安排劳动者额外休假,额外休假部分能否视为年休假?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旨在保障职工的休息休假权利,用人单位在国家春节放假安排的基础上安排劳动者额外休假,并按照正常工资水平向劳动者发放了休假期间的工资,在无相反证据反驳的情况下,应视为用人单位通过春节额外休假的形式安排了劳动者休年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