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题大做”经常人们被当作贬义词使用,多指故意夸大、决无必要之意。但是在学校管理中,确实很多时候、很多地方需要“小题大做”。
当前教育的首要任务是“立德树人”。“立德树人”是一个很大的命题,需要具备有效的抓手,否则就成为一句口号。笔者认为,“养成教育”就是一个很好的抓手。“养成教育”包括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健体习惯、文明礼仪习惯、生活习惯、思维习惯、学习习惯等。请注意:学习习惯在后面。
拥有健康体魄是孩子发展的前提,健体又包括心理、行走、坐立、跑步、做操等姿势。《三字经》曰:“步从容,立端正”既是礼仪,又是健体的要诀。如今我们的孩子做得如何?想必大家有目共睹。在这个“小胖子”横行的时代,长辈饮食方面的溺爱已经成为伤害,不少孩子连周一升国旗的时间都站立不下来,呜呼哀哉。所以,平时在教育当中孩子们怎样行走、就坐、站立等细节决不是小事,需要管理者持续抓好,日久方能见效。
“文明礼仪习惯”培养是“养成教育”的有效抓手。“程门立雪”的故事不仅仅讲如何让刻苦学习,更是在弘扬尊师重道的美德。一名弟子为了不打扰老师休息,站立于寒风之中静静守候,何等让人敬佩其知礼明义的美德。在校园里师生互致问候、课堂上互相行礼,如沐春风,和谐共进。古人有开笔礼、拜师礼,这些礼仪是非常必要的教化。想想如今为何校园暴力事件频发,和文明礼仪教育没有深入人心,孩子习惯没有养成有很大关系。“融三岁,能让梨”,让出的是利益,得到的是美德。
卫生习惯,可以体现人的修养和态度。常言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教室里拖把摆放一条线、窗明几净就是一种态度,垃圾不落地就是一种修养,书桌整齐有利于学习,服装整洁尽显精气神等等。卫生习惯不仅体现健康理念,更彰显核心素养。
思维习惯、学习习惯更是决定孩子的高度。好多人往往就现象论现象,不会多想事物背后究竟有怎样的本质。孔子和弟子周游列国,一日,颜回负责做饭,被人看见“偷吃”粥饭,告诉了孔子。孔子从容而言:颜回不是这样的人,不信叫来一问。事情真相是:烧饭时,一块灰尘落入锅里,颜回为了不浪费粮食,自己连同灰尘一起喝进肚里。所以人的思维惯性往往会产生误解,引申到学习,则进入学习误区。学习习惯包括认真听讲、执笔姿势、课堂笔记、完成作业、考后纠错等习惯。人与人的差异大多不在智商,而在于习惯。
上面讲的都是管理中的细枝末节,但却决定孩子的成功、教师的成功、学校的成功,进而决定教育的成功,所以学校管理中应特别重视“小题大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