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朵山书画馆被授予宁远县乡村书法教育基地称号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7 10:14:00    

今日永州讯(通讯员 唐文勇)4月6日,宁远县乡村书法教育基地授牌仪式在朵山村书画馆举行。此次活动以“传承文脉·墨润乡情”为主题,通过授牌仪式、作品捐赠、城乡互动、笔会雅集等系列活动,为新时代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注入鲜活力量。

上午9时,朵山村书画馆内檀香袅袅,陈列书法作品的展厅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气息。授牌仪式在阵阵喝彩中正式启动。“建立乡村书法教育基地,是贯彻落实‘艺术乡建’战略的重要举措。我们要在培养人才、优化环境、活动开展、产业升级上不断努力,让书画传家有名有实,让文化振兴成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县书法协会主席李佑生在致辞中强调。随后,李佑生等一道向朵山书画馆授予“宁远县乡村书法教育基地”铜牌,标志着乡村书法教育示范点正式落成。在作品捐赠环节,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带领十余名书法家,将精心创作的书法力作赠予朵山书画馆。

活动特别设置的城乡青少年书法交流环节成为亮点。来自县城印山小学等学校的学生和朵山村的十余名小书法爱好者结对而坐,在书法家指导下共同创作。“横要平,竖要直,就像我们做人一样端正。”回村授课的书法家吉老师说道。孩子们稚嫩但认真的笔触,在宣纸上留下“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等充满童真的作品,城乡文化交融的种子在此刻悄然萌发。创作完后,城乡小朋友分别在作品背后留下了联系方式和地址,以便以后书信往来。

“朵山书法教育基地的建立,是打造‘书香宁远’文化品牌的重要支点。未来县书法协会将和朵山村一道,定期开展‘书法名家进乡村’‘农民书法培训周’‘楹联书写大赛’等系列活动,让书法艺术真正融入百姓生活,使传统文化成为滋养乡风文明的精神沃土。”朵山村党支书吉宁说道。

据了解,宁远县计划三年内在全县建设10个乡村书法教育基地,组建由百名书法家构成的志愿服务队伍,构建“县-镇-村”三级书法教育网络。这项文化惠民工程将惠及5万农村群众,特别是为乡村青少年搭建接触传统文化的新平台,让书法艺术在乡村振兴中绽放时代光彩。

相关文章
  • 长治上党区宋泽平:情系白家沟 履职促振兴   2025-04-15 23:11:00

    中新网山西新闻4月15日电 在长治市上党区郝家庄镇白家沟村,区人大代表宋泽平备受村民认可。多年来,他赤诚为民、踏实工作、乐于奉献,在履职与乡村振兴路上踏出坚实脚印。白家沟村樱桃温室大棚 七年前,白家沟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民收入低。宋泽平作为本村人,放弃在外事业,回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他深知要振兴乡村

  • 光明区理创实验学校:AI赋能教学科研,跨学科助力深度学习   2025-04-15 21:44:00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潘文婷 通讯员 董仲棱 曹境“老夫一日东游,遇两小儿争辩,竟无法判断对错。来自新时代的你们,可否帮吾等答疑解惑?”近日,在光明区理创实验学校胡雨祺老师的课堂上,“孔子“通过AI穿越时空,在屏幕上跟学生面对面鲜活地互动起来。在理创实验学校素养导向的全学科课堂里,AI增强了教学

  • 西藏调整优化购房补贴政策 单套住房最高补贴5万元   2025-04-15 16:36:00

    4月11日下午,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召开西藏自治区购房补贴政策宣贯会。会议传达了《关于调整优化实施自治区购房补贴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明确,优化补贴政策。自治区财政补贴标准上限不超过购房总价的3%,单套住房最高补贴不超过5万元,补贴时限为2025年1月1日至2026年3月25日

  • 山东:加大人才服务保障力度,奏响乡村人才“振兴曲”   2025-04-15 16:05:0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殷婷4月15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解读《山东省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5-2027年)》。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近期,山东印发《山东省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5—2027年)》(以下简称《规划》)。记者了解到,在引导各类人才服务基层方面,山东创新人才开发使用机制

  • 品质西海岸|影视之都:一张城市国际名片的“出圈”之旅   2025-04-15 14:03:00

    今年3月,海好(青岛)实景片场在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的青岛影视基地启用运营。这座占地1.2万平方米、涵盖20余个主题场景的实景基地,为青岛影视基地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从2013年东方影都项目开建,到如今崛起成为全球影视产业高地,青岛西海岸新区将“影视之都”作为四张国际名片之首,逐步构建起涵盖影视制作、

  • 山东聊城:艾草青青产业新   2025-04-14 16:50:00

    清明刚过,山东聊城市东阿县铜城街道艾山村的头茬艾草长势正旺,村民房前屋后,皆是满眼翠绿,艾草独有的清香已弥漫山野。过去,艾山村村民依靠摆渡和开山为生。近年来,当地在传承艾草种植传统的基础上,深入挖掘艾草文化内涵,走上了农文旅融合的致富路。艾山村,南依艾山,东临黄河,因艾得名。“我们山上盛产艾草,近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