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正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社会经济和日常生活。

4月17日,西山区2025年数字经济招商项目签约暨招商对接会上,市、区发展改革、数据及相关部门、40余家行业重点企业、行业专家共聚一堂,共商数字经济合作新机遇。活动现场,西山区与云南东信云科技有限公司、数川大数据(云南)有限公司等10个重点数字经济企业成功签约,合作覆盖数据资产化、数据交易平台开发、AI政务平台搭建等重点领域;受邀学者、企业代表分享了 “两亚”智算中心资源解读、数据要素流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等主题内容。
2024年12月,昆明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项目一期建设在西山启动,中国电信“两亚”智算中心在西山投入运营,搭建了数字经济的“高速公路”。2025年以来,西山区全力推动数字贸易产业园、均和云谷昆明科技智造港、云南国际科创生态城核心区等集群集聚项目建设;进一步依托“数字云纺” 、化工工业互联网平台等标杆项目,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助力更多中小企业纳入市级数字化转型试点;海口产业园区内,数字化推动的技术创新,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的生命力。数字产品在企业工作中的运用,新兴业态的布局……这些看得见的变化,正释放着数字经济发展魅力,逐步成为驱动区域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核心引擎。2024 年西山区规模以上数字经济企业达52家,累计实现营业收入75.24亿元。

西山区,正在依托空间布局和产业规划的优势,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创造出新的可能。
智算中心搭建数据“高速路”
预计到2030年,东南亚数字经济规模将达2万亿美元。要在这一片广阔的国际市场中占得先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昆明,有着天然的地缘优势。
在数字经济时代,算力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竞争的核心竞争力,作为基础设施的智算中心,是数字经济核心承载。2024年底,中国电信“两亚”国际数据中心项目建成投运,“两亚”智算中心正式运营,无疑为昆明,为西山区数字经济铺设好了“高速路”。

中国电信“两亚”智算中心 图源:昆明发布
“‘两亚’智算中心先期1000Pflops智算算力已落地,占全市现有智算算力规模的四分之一,这是数据承载的基础设施,可以支撑超高速的运算。”1000Pflops的算力到底有多强?中国电信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解释:相当于近50万台普通个人电脑。以对20万颗星体的数据探索为例,传统方式需要一个有经验的科学家用 169 天才能完成,现在只需要10.02 秒;在 26.9 秒时间内,学习1200万张照片,形成一个模型,用于图像识别。而这样的超强算力,是发展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基础。

“两亚”智算中心机房 图源:昆明发布
位于西苑街道的中国电信“两亚”智算中心机房内,4000 架机柜可容纳近10万台服务器,浮点算力能力已经达到亿亿次单位级别,将“看不见”的算力转化为“看得见”的生产力。
“‘两亚’智算中心作为中国重要的算力网络枢纽节点,对内可连接全国几大算力中心,实现互通;对外可辐射南亚和东南亚地区,提供巨大的网络存储基地和算力提供基地。”中国电信云网发展部高级经理朱朝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智算中心作为新型基础设施,要“好用”“用好”才能发挥效益,就像电脑一样,用户只需拥有显示器和键盘,所有的数据存储和计算都可以通过网络直接依托‘两亚’智算中心完成。
作为中国电信重点打造的新一代绿色零碳数据中心,中国电信“两亚”智算中心投资规模近10亿元,建筑面积达到3.6万平方米,根据国标A级数据机房标准进行规划,能有效对应海外,特别是南亚和东南亚市场的需求,实现数据的集中分析与统一管理,有效满足大规模、高性能、多样化异构算力跨区域调度需求。
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
为数据 “出海入滇”搭台
4月18日的西山区2025年数字经济招商项目签约暨招商对接会上,中国电信行业专家对昆明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建设情况进行了介绍。
这个自2024年12月1日在西山区开工建设的项目,一直都牵动着各方关注。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在数字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共建“数字丝绸之路”的倡议,也由中国提出。与东南亚国家深化在数字基础设施、数字贸易、数字人才等方面的合作,助力地区数字化转型的发展方向,昆明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为数据“出海入滇”搭建国际级枢纽平台。
“昆明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是国内运营商通信网络与境外运营商通信网络之间的互联节点,主要用于实现双方业务的互联互通和数据交换。作为连通全球网络的国际通信枢纽,是我国对外交流的重要信息基础设施。”西山区发展改革局介绍。

AI模拟面试体验 图源:昆明发布
抢抓“两亚”数据中心获批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牌照的重大机遇,西山区也在抓紧数字经济布局。重点打造“1中心基础,2个发展方向,3个平台承载,N个数据中心支点”的“1+2+3+N”数字经济产业体系。
“1”:以“两亚”数据中心提供国际国内算力服务为中心基础;“2”:在数据要素驱动和数字技术应用,国内市场和东南亚市场数据出海2个方向发展;“3”:打造万达云南省科创生态城(核心区)、广电大厦数产中心、云纺云磁空间3个平台;“N”:在全域有条件的企业建设专业数据中心,形成数字经济多个支点。
“邀您到西山设立区域中心,拓展南亚东南亚业务,发展跨境金融、跨境电商、跨境直播、跨境文化、工业制造等数字经济。”数字经济招商项目签约会上,西山区政府向企业发出了邀请。
在未来的规划中,西山区还将打造云南国际科创产业生态城核心区,依托中国电信 “两亚” 国际数据中心与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打造国际数据产业园。
传统产业里的“数智”变化
这边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方兴未艾,那边“数实融合”也落地运用。当传统产业遇上数字经济,带来最快最直观的改变,就是效率的提升。
西山区海口产业园区内,云南三环中化化肥有限公司工装车间正热火朝天。10条生产线开足马力,一旁的电子屏显示,每条生产线每小时可装磷铵782袋,相比人工装袋,效率提高1倍。厂区的3D智慧工厂中心控制室里,1600多台设备实时生产数据在大屏幕上清晰可见,无人机在生产区有序作业,实现全自动巡检……高效率的生产,得益于数字化的应用。
磷化工是西山区的支柱产业,面临着从资源型产业向精细化转型的挑战。实现“精细化”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并提升产品附加值,成为了产业升级道路上必须攻克的难题,技术创新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词。

云南磷化集团海口磷业有限公司生产区 图源:昆明发布
海口产业园区5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磷化工企业就有15家,工业总产值占比72.5%。西山区提出,要大抓产业、主攻工业,重点打造精细磷化工、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链集群。数字经济,是通过引入新的技术和模式,对传统产业产生深刻的影响,三环中化的技术升级,正是西山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数字经济促进产业升级的有力证明。
“磷矿石被开采后,约80%用于生产磷酸。矿产资源是有限的,只有高效运用才能让其价值最大化。我们生产的产品也必须随着社会各方面技术的发展而不断迭代。从农业磷肥到食品级磷酸再到各类新能源新材料,生产技术更新了,才能让企业发展向前向好。”云南三环中化化肥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有了数字经济的加持,企业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优化资源配置,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除磷化工产业外,海口产业园区还在同步推进装备制造、光学仪器两大产业发展。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交融的浪潮中,这里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昆明西山发布
来源:西山区发展和改革局
编辑:张曼 杨晓静
编审:胡涛 鄢意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