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呆萌的鲨鱼、机灵活泼的海豚都是大家喜爱的拍摄or追逐的对象,但是我想请大家看看下面这货
啊~~~~~就问你怕不怕!!
姥鲨(学名:Cetorhinus maximus)是姥鲨科及姥鲨属中唯一的一个物种。它们游动缓慢(听说全速前进也就每小时不过5公里,是的,你慢跑都比它快…),一般都没有危害及依靠浮游生物为饵料的。据说是因常在水面漂浮或游动缓慢而得名(姥姥般的鲨鱼??!!)。(强行科普一波:姥鲨的“姥”字不读lao,而是读mu,三声)
姥鲨是已知最大的鲨鱼之一,仅次于鲸鲨(而且两者都是滤食性鱼类哦~)。体型很大,性情温和。身体呈纺锤型,躯干较粗壮。有一个像巨穴般的颚(达1米阔,在摄食时会保持张开)、较长及明显的鳃裂(差不多环绕整个头部,且有更完善的鳃耙)、眼睛较细及平均腰围较幼。
**最大的姥鲨标本是于1851年被缠在加拿大芬迪湾的鲱鱼网中,它的总长度达12.27米,重19吨。**
纺锤般的身形
姥鲨分布在全世界的温带海洋(也就是说!!我国东面的沿海是可以看到的哦!!!),姥鲨是海岸至远洋带的鲨鱼,分布在世界各地北面至温带近大陆棚的海域。
它们适应水温介乎8至14℃。我国沿岸出现的姥鲨每年3-4月从外海游向福建东北部沿岸,5-6月出现于浙江温州、舟山一带,7-8月北上黄海到山东威海沿岸,秋季南返,转向外海。
姥鲨是外海大洋性上层鱼类。有明显的昼夜垂直移动现象,在拂晓和黄昏时上升到表层,其他时间栖息在100米以下的深水层,最深可达700-1000米。(也因为如此,对姥鲨的研究并不多)
啊~~~~~
姥鲨一般是雌雄分开成群活动,一群只有3至4条,但也有报道见到多达成100只的群体。它们群体活动相信是根据视觉的,纵然它们的眼睛很小但却是发展完好的。
虽然姥鲨很大及缓慢,但它们仍然可以跃出水面。它们这种动作可能是为了驱逐寄生动物或共生物。
没有找到跃出海面的姥鲨,er……鲨鱼宝宝也…蛮可爱的
它们在商业上有广泛的用途:身体可以作为食物及鱼粉,鱼皮作为皮革,有高角鲨烯成份的肝脏可作为鱼肝油。它们现时被渔猎的主因是它的鳍,亦即鱼翅中的天九翅。其他部份,如软骨亦会用作中药及日本的春药。(嗯…大家知道姥鲨为什么濒危了嘛…所以保护姥鲨的口号除了拒绝鱼翅之外,咳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