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宰相是朝廷中最大的官,宰相原本指的是掌握政权的大官,后来专指辅助皇帝、统领群僚、总揽政务的最高行政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总理,然而历朝历代对宰相的正式官名又有所不同,本文就跟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
1、秦
秦朝宰相的官名为“丞相”。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在中央确立了三公九卿制,三公指的是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丞相负责全国的行政事务;御史大夫负责监察文武百官,并与皇帝沟通;太尉则负责军事事务。有时候丞相又分右丞相和左丞相(以右为尊),如果是太监出任丞相一职,则称为“中丞相”,赵高就当过丞相,所以被称为中丞相。
2、汉朝
西汉时期宰相的正式官名进行了多次变化。
汉承秦制,刘邦建立汉朝后基本上沿用了秦朝的制度,汉初一度将丞相改称为“相国”,如萧何、曹参都担任过相国一职,称他们为萧相国、曹相国。
汉武帝以后,丞相府的权力逐渐转移到尚书台,尚书台的最高长官称尚书令,如果是太监出任此职则称为中书令,当时汉武帝还设置了大将军一职,位在丞相之上。如果地位更高的官员总管尚书台事务,则加“领尚书事”、“录尚书事”的头衔,所以领尚书事、录尚书事、尚书令、中书令就成为新的宰相。

田千秋
汉成帝时又设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来分行宰相的职权,汉哀帝刘欣时期又将丞相改为大司徒、御史大夫改为大司空、与大司马合称三公,三公并列,同为宰相。
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后,将大司马改为太尉,大司徒改为司徒,大司空改为司空,仍称三公,但是实权在尚书令手中,三公只是例行公事。
东汉末年,董卓、曹操又恢复了丞相之名,并自任此职,实权在皇帝之上。
3、三国
三国时期宰相的名称也各有不同。
魏国基本上是延续东汉时期的制度,曹丕称帝后改秘书令为中书监和中书令,但是中书监的职位要略高一点,所以魏国的宰相有尚书令、录尚书事、中书监、中书令、丞相。

诸葛亮
蜀国建立后,宰相的名称就是丞相,诸葛亮就曾任蜀国丞相一职。诸葛亮之后,继任者蒋琬称大司马;蒋琬之后,继任者姜维称大将军。
吴国的宰相就叫丞相,顾雍、陆逊都曾担任过丞相一职。
4、两晋南北朝
两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继春秋战国后的又一个大分裂时期,这一时期“宰相无常官,唯人主所与议论政事,委以机密者,皆宰相也”。意思就是说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的长官以及重要的将军执政者都可以称之为宰相,没有定员。
这一时期尚书令、尚书左右仆射、中书令、侍中、录尚书事等都称之为宰相。如西晋的宰相称丞相、相国、尚书令;东晋称录尚书事、尚书令等;十六国时期的前赵、成汉、前燕等国家以及南朝的宋齐梁陈大都以录尚书事、尚书令、尚书左右仆射、丞相、司徒为宰相。北周则以大司徒为宰相,大冢宰为首相。
5、隋、唐
隋唐实行的是群相制,三省的最高长官均为宰相。
隋朝内侍省的最高长官内史令、门下省的最高长官纳言,尚书省的最高长官尚书令都为宰相。唐朝对三省的长官有所变化,内侍省的最高长官称内史令、中书令、西台右相、内史紫薇令、右相;门下省的最高长官称纳言、侍中、东台左相、黄门监、左相,尚书事的最高长官仍称尚书令,这些官职均为宰相。

房玄龄
唐太宗李世民继位之前曾担任尚书令,所以他继位后,没有人敢居此位,于是尚书省的副长官左右仆射成为合法的宰相。其他官员如“参议朝政”、“参知政事”、“同中书门下三品”都属于宰相,统称“宰执”。
6、宋朝
宋朝宰相的变化也经历了多次。
北宋前期,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以参知政事为副宰相;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以尚书省左右仆射为宰相,左仆射兼门下侍郎,行侍中之职,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行中书令之职。到了宋徽宗时期,三公(太尉、司徒、司空)、三孤(少师、少傅、少保)、左辅、右弼、太宰、少宰都是相职。宋高宗赵构建立南宋后,以尚书左右仆射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参知政事为副宰相。宋孝宗时期,改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

寇准
7、元朝
忽必烈建立元朝后,仿照汉制,以中书令为宰相,一般都是由皇太子兼任,但是形同虚设,一般都由左右丞相,又设平章政事为次相,左右丞和参知政事为副相。
8、明朝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沿袭了元朝的制度,设左右丞相,洪武十三年废除丞相制度,设立内阁,此时阁臣的地位还不高,明仁宗朱高炽以后,内阁的地位渐渐上来了。到了嘉靖帝时期,定四殿二阁大学士之制(中极殿、建极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首席大学士称“首辅”、“元辅”。所以到了后来,明朝的大学士基本上就可以认为是宰相。

严嵩
9、清朝
清朝基本上沿袭了明朝的制度,所以清朝的宰相也是殿阁大学士。
所谓的殿阁大学士即三殿三阁大学士,分别是保和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和东阁大学士,这六个大学士头衔中的任何一个都可称之为“中堂”,这也是中堂的由来,如李鸿章曾担任文华殿大学士,所以称他为“李中堂”。

殿阁大学士地位的高低也是按照上述所列进行排名的,即保和殿大学士地位最高,东阁大学士地位最低。因乾隆时期傅恒担任过保和殿大学士,自傅恒以后不再设立保和殿大学士,所以文华殿大学士便是地位最高的了。
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以后,朝廷的权力逐渐集中到军机处,首席军机大臣成为名义上的宰相,不过首席军机大臣一般都有大学士头衔,所以首席军机大臣又是实权宰相。
小结:
历朝历代,对于宰相的称呼各有不同,进行了很多次的变化,但是宰相的工作基本上没有变,都是辅助皇帝、统领群僚、总揽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