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后又改号逸仙,在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先驱,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首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府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的一个普通家庭。
1875年,孙中山入村塾读书,接受传统教育。
1878年,孙中山先后在檀香山、广州、香港等地接受西方式的近代教育。

1883年,孙中山自檀香山归国,同年前往香港读书。
1892年,孙中山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同年9月,孙中山来到澳门镜湖医院,成为澳门的第一位华人西医。
1894年1月,孙中山上书李鸿章,却遭到李鸿章拒绝,同时,孙中山在天津又看到了清政府官员的腐败,让他认为上书救国行不通,于是他决定出国去探寻救国之路。
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取“振兴中华”之意。明确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

1895年2月,孙中山在香港创办了香港兴中会。同年10月,兴中会密谋在广州起义,最后事情泄露导致起义失败。孙中山被迫逃亡海外。
1905年8月,孙中山和黄兴等人,在日本东京创建了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党同盟会,推举孙中山为总理,他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宗旨也被纳为同盟会的纲领。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这三大主义。

1905年~公元1906年间,孙中山亲自去东南亚各国向华侨宣传和募集革命经费,宣传过程中,在一些地方还创立同盟会的支部。孙中山广泛传播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想让更多的人投身反清革命中。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各省纷纷响应。孙中山在美国获消息后,急忙回国,被17省代表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公元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布就职,成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1912年2月12日,清朝宣统帝(溥仪)被迫颁布《退位诏书》,至此结束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国。孙中山制定、公布了一系列改革和进步的法令,于3月11日,正式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后又先后发动了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护国战争”,反北洋北京政权的“护法战争”。
由于陈炯明等人的叛变使得孙中山陷于困境,孙中山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允许中共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中国国民党,同时创办黄埔军官学校,为革命军队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因癌症在北京逝世。
回顾孙中山先生的一生,主要功绩有提出三民主义、建立中国国民党、建立中华民国、创建黄埔军校、领导二次革命和护法运动。
这是孙中山先生的部分简介,写的不对之处,请大家多多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