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隐形矫正出现,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美观、可摘除的隐形牙套来矫正牙齿。但对于医生来说,不太美观的"钢牙"牙套永远是心中的白月光。
事实上,在了解"钢牙套"后,你可能也会爱上它。
但在了解它之前,你需要知道一个有趣的常识——为什么牙齿能矫正,而人体其他骨头不能。
第一、牙齿矫正的前提——牙槽骨具有弹性
牙齿之所以能矫正,是因为牙槽骨是人体中新陈代谢最强的骨头。简单点讲,它可以改变形状。
牙齿矫正,其实就是牙槽骨改建的过程。

牙长在牙槽骨里的,就像树根种在泥土中一样。由于牙槽骨具有重塑性,所以牙齿并不是纹丝不动屹立在牙槽骨之上。正因如此,牙齿是可以"移动"的,也就构成了矫正的基础。
如果牙槽骨没有弹性,那牙齿就没有矫正的可能了。
但由于牙槽骨毕竟是骨头,不能用强劲勇猛的力气去改变,所以每次只能微微调整一点,逐渐加力。这也就是矫正周期长的原因。
第二、矫正的过程
矫正呈现的结果是"戴了牙套",但牙套可不是简单套上去的。相反,这是个复杂而精细的活儿。
2. 粘贴托槽
看似小小的托槽,其实每个都有自己的位置。医生先找准位置,再用酸蚀剂酸蚀牙齿表面(牙表面的牙釉质是光滑的,酸蚀剂可以增加摩擦力)。

再用专门的树脂材料将托槽一个一个耐心粘上去。

粘一颗很简单,但一口呢?所以,它非常考验医生的耐心。
2.牵引弓丝
托槽就是弓丝的家,粘完弓丝,就是将一根弓丝卡在一排托槽里。

弓丝是个调皮的孩子,无论你怎么掰扯它,它一定会想尽一切办法回到原来的形状。

所以!!!重点来了!你将弓丝"强行"塞进了托槽里,但它会拼命回到原来的状态,它就像火车头一样,拉着牙齿回到它的状态。
当然,弓丝需要定时更换,因为每根弓丝的力量是不一样的。
牙齿能沿着医生设计的"轨迹"移动,全靠弓丝的"调皮"属性。
3.拉橡皮筋
有些人会有疑惑:为什么有人用橡皮筋,而有人不用呢?
橡皮筋的作用是拉间隙。

什么叫间隙?就是牙齿与牙齿间的缝隙。
有人矫正需要拔牙,拔牙后自然有间隙;有人天生牙缝大,也是需要收的。
一般来说,医生会先"排齐"——让牙齿排整齐;
再"收间隙"——收紧牙缝。
社会在进步,科学在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高科技的隐形矫正,但对于医生来说,定方案、粘托槽、拉弓丝、调整咬合等过程虽然复杂,但他们能像手艺人一样潜心琢磨,是一种艺术享受,这是任何科技所无法替代的艺术感。
我想,这是属于医生的一份情结吧。
作为医护人员,我们常被认为是"不苟言笑"的冰箱。事实上,我们有时候确实不擅长表达。从医多年谨遵严谨务实的理念,多少对我们的行为及人格有影响,也希望大家多理解。
当然,我也相信绝大部分医生都是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也是尽全力给你诊治建议,也希望少些杠精,医生和病患多多配合吧。
毕竟,都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