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姜慧梓)4月9日,北京丰台2024年百姓眼中的“十件大事”揭晓。丰台长者美食地图发布、地铁1号线支线开工建设、南苑森林湿地公园燕景台建成开放等入选。
此次评选自春节前夕启动,首先征集推选出15件“候选大事”,随后,自3月28日起,在“北京丰台”全媒体平台及新媒体矩阵公开投票。截至4月3日18时,共5万余人参与投票,最高得票数超过3.3万票。
票选出的“十件大事”分别是:丰台长者美食地图发布 涵盖228个养老助餐点;北京第五实验学校丰台科技园校区启用;地铁1号线支线开工建设 利好丰台河西地区发展;南苑森林湿地公园燕景台建成开放;国家自然博物馆新馆在南中轴开建;北京口腔医院新建主院区全面开诊;长辛店老镇城市更新项目样板区焕新亮相;成功举办北京园博园“京彩灯会”、宛平新春嘉年华;永定河13公里亲水廊道建成开放;“民生项目池”机制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十件大事”中,排在首位的是“丰台长者美食地图发布 涵盖228个养老助餐点”。据了解,去年,丰台养老助餐点已经服务43万多人次。
在南苑街道新宫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的助餐点,临近午间开餐时间,老人们已经排起长队。隔着玻璃罩看过去,有西红柿炒鸡蛋、烧茄子、青椒肉丝、山药木耳,还有包子、馒头、米饭等各种主食,令人食指大动。

南苑街道新宫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助餐点。丰台区供图
“我每天中午都来这儿吃,可口还特别方便。”住在附近的陆大爷今年84岁,耳朵有些背了,但说起话来依然声音洪亮,陆大爷这一餐花费12元。“一荤一素一汤,主食不限量。”助餐点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个标准的午餐对外是18元,刷老年卡可以享受12元的套餐价。
据了解,南苑街道现有常住老年人口约1.8万人,占常住总人口的近四分之一。街道采用“6+N”养老助餐服务模式,设置8家养老助餐点,就近解决区域老年人吃饭不便问题。
家住右安门街道的李正民夫妇是附近助餐点的“常客”,子女不在身边,做饭成了老两口的负担,“买菜、洗菜、切菜、炒菜,一圈下来腰酸腿疼,真是做不动。”现在花10多块钱就能吃上一顿营养均衡、干净卫生的饭菜。“看起来是吃饭这一件事,其实是改善了我们老年人的生活状态。”李正民说。
记者从丰台区民政局了解到,截至目前,丰台区养老助餐点已达到272个,下一步将推出“老老人”定制菜谱套餐,让老年人吃得更健康。
“北京口腔医院新院区开诊”也入选了今年的“十件大事”。丰台区卫健委主任牛仓林介绍,新院区自开诊以来,门急诊人次和出院人次双提升,填补了丰台西南部大型三甲口腔专科空白。今年,丰台区疾控中心新址将启动改造,区心理卫生中心新建项目已经立项批复,此外还将建成眼科、血透、康复3家社区诊疗中心,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北京口腔医院新建主院区全面开诊。丰台区供图
南中轴上,59米高的南苑森林湿地公园燕景台视野开阔,国家自然博物馆新馆建设工地塔吊林立。南中轴地区发生的变化也是丰台百姓心中的大事。

南苑森林湿地公园燕景台建成开放。丰台区供图
作为中国唯一的综合性国家级自然博物馆,去年9月,国家自然博物馆新馆启动建设,总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包含展览陈列区、教育科普区、藏品收藏区等区域。丰台区住建委党组书记、主任许可透露,该馆计划于2029年10月试运营,预计年接待量可达200万人次。今年,首都规划展览馆等也将在南中轴布局。

国家自然博物馆新馆在南中轴开建。丰台区供图
在河西地区,从“零地铁”到“半小时生活圈”,地铁1号线支线将改写20万居民的出行方式。目前,地铁1号线支线已全线进场施工,丰台区将围绕该线路统筹布局北京(北宫)低空技术创新园、王佐新质产业园、王佐龙湖天街、园博合生汇等,以“轨道上的河西”带动区域发展。
“这场项目数、投资额均居全市第一的城中村改造项目,将推动1.8万居民步入优居时代。”许可告诉记者,去年备受关注的丰台区7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已经进入安置房建设阶段,建成后可提供约6500套安置房。今年还将新谋划时村和右安门地区城中村改造项目。
此外,“民生项目池”机制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事件也入选“十件大事”。去年,丰台区将接诉即办工作中出现的443个集中、高频、难点诉求纳入“民生项目池”清单,覆盖住房改善、环境提升、交通出行优化等,办理完结率100%。今年第一批97个“民生项目池”项目已经公布,预计将投入1.3亿元。
此次评选的发起方、丰云台(北京)融媒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郭静表示,“十件大事”涵盖教育、医疗、养老、生态、文化、社会治理、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评选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出发,让百姓成为城市发展的“阅卷人”。
编辑 张磊
校对 薛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