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交通运输部】
“开港!”3月28日,伴随着嘹亮的鸣笛声,重庆市最大的粮油专业化装卸码头——江津港区粮油码头正式开港,年吞吐能力达360万吨,填补了我国西南地区专业化粮油码头的空白。
该粮油码头位于长江北岸江津德感工业园区内,坐拥265米长江黄金岸线。开港当日,一艘装载大豆的货轮停靠岸边。两台橘色“巨无霸”门座式起重机从船舱内将大豆装进皮带机漏斗中,源源不断运往园区客户储仓内。
“一台起重机一次能抓取19立方米大豆,大豆从码头运到厂区只需8分钟,卸船效率提升约50%。”现场,重庆江津港务有限公司董事杨俊介绍,码头包含两个5000吨级泊位,分别配套建设了长约1公里的气垫式皮带机专用通道和粮油管道,实现货物无缝运输。皮带机每小时可输送粮食500吨,粮油管道每小时可输送粮油120到150吨。
重庆多数工业园区货运方式单一,产品主要通过公路对外转运,物流成本较高。同时,部分港口存在装卸作业效率低、能耗高、岸线利用率较低等问题。为此,重庆下大力气推动物流降本提质增效。
以德感工业园为例,园区内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企业累计投产250多家,其中粮食、粮油类规模以上企业有11家,带动聚集起100余家中小食品企业,每年需要粮食、粮油100多万吨。随着粮油码头正式开港,德感工业园区一端连着码头,一端直通企业,构建起“前港后园、港园联动”的产业新格局。
重庆物流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是一种以港口为核心、园区为支撑的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模式,通过港口与后方产业园区的功能互补及产业链整合,实现物流、产业、城市的一体化融合。
重庆打造内陆开放综合枢纽的主抓手之一,就是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加快建设现代化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提升港口码头、管道管网、枢纽专业服务能力,推动枢纽功能向产业集聚区、大宗物资主产区延伸。接下来,江津港区粮油码头二期将实施铁路专用线扩建、堆场、仓库及辅助设施建设,三期将实施集装箱、件散货多用途泊位建设,总通过能力将达到1000万吨,进一步满足西南地区粮食、粮油市场需求。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