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驻穗记者 张莹
4月8日,以“科技赋能湾区,聚势领航新程”为主题的“读懂中国”学术沙龙系列活动——湾区科技创新对话在广州举行。
会上,多位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言献策,共同解码湾区科创基因,探寻高质量发展密码。

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以下简称“国创会”)会长、中央党校原副校长徐伟新认为,粤港澳大湾区以不到全国0.6%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14%的经济总量。这些成绩的取得凭借的正是创新。
中山大学二级教授、粤港澳国家应用数学中心主任姚正安表示,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都离不开数学赋能。中心已经走访了400多家企业,与100多家企业签约、并与40多家企业实质进行合作研究,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海洋科学与天气预报、医疗健康、中低空经济、应用数据技术理论与科学计算等领域,赋能湾区创新发展。
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陈俊龙表示,从2017年的Transformer发生之后,2022年年底OpenAI产生,一直到今年年初,DeepSeek在国内首发生成式人工智能,掀起了对整个产业的千行百业的赋能的热潮。未来人工智能将从ToB更多转向ToC,做到“个人有感”,并且“多模联动”的协同模式将进一步涌现,实现大算力的提升和好算法的进步,更好服务于垂直领域。人工智能将应用于云边智能、“具身智能+情智机器人”、大健康、数字平行人等多个领域。
国创会副会长、数字产业研究院院长吕本富表示,低空经济未来大概有10万亿元的产能,大湾区是发展低空经济最好的沃土。他认为,未来低空经济要实现高速发展,仍需要寻找商业闭环模式,靠市场去推动产业。“未来的低空载人飞行器开展大范围的商业应用,价格最多比出租车贵20%才有价值。“他认为可以借鉴中国风能的发展模式,一开始由政府补贴,现在实现商业运行。

活动围绕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文体科技等三大主题展开了圆桌对话。
本次论坛由国创会、粤港澳国家应用数学中心主办,国创会产业协同促进中心、粤港澳数智中低空经济产教融合发展联盟承办。以“科技赋能湾区聚势领航新程”为主题,举办“读懂中国”学术沙龙系列活动,邀请各界顶流人士对话,推进大湾区“政产学研金服用”深度交流合作,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发展。
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