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3月10日,一列满载二手车、汽车零配件的中欧班列从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出发。图/新华社
4月8日至9日,中央周边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在重要讲话中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周边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思路举措,强调要聚焦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努力开创周边工作新局面。
2013年以来,中共中央曾多次召开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此次中央周边工作会议尚属首次。中央首次以工作会形式,强调做好周边工作,在世界处于历史性变局之下,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的战略价值更加凸显。
中国幅员辽阔,边界线长,塑造良好的周边环境,不仅关系到边疆的安全与繁荣,也关乎区域秩序的稳定。在此次会议上,中央对于“周边”的角色有了更加清晰、多元和立体的界定。
对于周边的认识,既要结合当前国际局势,更需要在全球视野之下。今天的中国,不仅融入亚洲的发展进程之中,也深入嵌入到世界政治经济体系之中,只有在全球时空框架之下才能更准确把握中国及其周边的“方位”。
当前,全球政治经济进入动荡变革期,美国特朗普政府对世界普遍加征高额关税,尤其是对中国及其周边国家筑起了高关税的壁垒,其关税大棒成为中国与周边面对的共同的威胁。此时中央周边工作会议召开,也释放出团结协作,共同应对挑战的强烈信号。
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是应对世界变局的重要一环。会议指出,周边是实现发展繁荣的重要基础、维护国家安全的重点、运筹外交全局的首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由此可见,周边在统筹国内国际两大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中扮演了多重角色,周边命运共同体也是发展、安全、文明的多维复合体。
发展是硬道理,中国的发展给周边带来了红利,尤其是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主要平台,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构建了更加绵密的互联互通体系,为产业、商品、人员的流动与交流提供了便利。环顾世界,中国及其周边成为世界产业资本的聚集地,成为世界级生产中心,建立了高效有力的产业链供应链,发展成为各国共同的目标。
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也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点。以安危与共、求同存异、对话协商的亚洲安全模式为战略支撑,构建安全共同体,不仅为中国与周边塑造良好的安全环境,而且也为世界注入稳定与和平的能量。
全球地缘政治震荡,欧洲、中东纷争不断,传统安全议题突出,加上逆全球化回潮,各种非传统安全叠加,尤其是在信息时代,社会安全、经济安全、金融安全等议题上升。近年来,中国与周边国家建立了多种联合执法的合作机制,共同应对各类风险挑战,为各国的发展保驾护航。
任何国家的发展,都需要有良好的周边环境。在某种程度上说,周边界定和塑造了一个大国的地缘政治属性,中国要统筹陆海的平衡发展,需要安全和稳定的战略腹地,也需要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对于周边的一些矛盾和分歧,需要妥善管控,以政治和外交的手段增信释疑,巩固战略互信。
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更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的理想和奋斗目标,与周边团结协作,共同建设和平、安宁、繁荣、美丽、友好“五大家园”,才能有足够的韧性应对世界的惊涛骇浪,维护中国与周边的发展与安全。
世界风云变幻,尤其是美国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给全球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在此紧要关头,中央周边工作会议召开,向周边释放了共同追求和平、发展、稳定、和谐的信息,也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应对世界变局的战略定力与智慧。
编辑 / 徐秋颖
校对 / 贾宁